本品采用了逆转录病毒载体,使用SARS-CoV-2Spike蛋白基因替换逆转录病毒的包膜蛋白基因,与逆转录病毒包装质 粒和CMV-GFP-T2A-Luciferase质粒共转染293T细胞,包装含Spike蛋白基因的假病毒,假病毒表面能表达SARS-CoV-2 Spike蛋白,并且病毒同时携带GFP和Luciferase荧光素酶报告基因,可通过观察荧光信号和检测荧光素酶活性评价假病毒 感染细胞的活性,该假病毒无自主复制能力,安全性好,可用于SARS-CoV-2受体和药物筛选、中和抗体检测及疫苗效果评 价等试验。 产品组分 组分编号组分名称产品编号/规格 11906ES5011906ES7011906ES80 11906COVID-19-SpikeProteinPseudovirus50μL4×50μL20×50μL 产品检测结果 图1:不同体积SARS-CoV-2Spike蛋白假病毒侵染HEK293T与HEK293T-ACE2荧光图片 YeasenBiotechnology(Shanghai)Co.,Ltd Hotline:400-6111-883 E-mail:order@yeasen.com 网址:第2页,共2页 图2:SARS-CoV-2Spike蛋白假病毒侵染HEK293T与HEK293T-ACE2测定Luciferase的读值 图3:SARS-CoV-2Spike蛋白假病毒用于中和抗体效果的评价 使用方法 1、细胞铺板: 实验前一天,将待感染HEK293T-ACE2细胞接种于96孔细胞培养板中,接种量约为1×104个细胞/孔,第二日,待细胞 密度在30%左右时进行病毒感染。 2、假病毒感染: 取出冻存的假病毒置于冰上融化或4℃条件下待其完全融化后,设计浓度梯度(一般需要设计3个浓度梯度),加入细 胞培养体系中感染目的细胞。以HEK293T-ACE2细胞为例,加入病毒量约为0.1-1μL/孔,病毒感染后6h后更换新鲜培 养基继续培养。 3、感染检测: 细胞感染假病毒换液后48h,通过荧光显微镜或共聚焦显微镜观察绿色荧光蛋白表达和检测荧光素酶的活性判定感染效 率。(假病毒对不同细胞的感染效率不同,正式实验前建议进行预实验,以确定最合适病毒添加量) 运输与保存方式 干冰运输。-80℃保存,有效期6个月。本品应避免反复冻融,建议分装保存。 注意事项 1、每批次病毒滴度均达到1×106TU/mL(HEK293T-ACE2)及以上,具体病毒滴度请参考具体批次号COA。 2、冻融会导致假病毒稳定性降低,从而影响核酸抽提效果和QPCR检测结果,使用时应避免反复冻融。 3、病毒操作时必须应在二级或以上生物安全实验室或生物安全柜中进行,不可使用普通超净工作台操作病毒。 4、病毒操作时请穿好实验服,戴口罩和乳胶手套。 5、如果使用时本品不慎溅到眼睛、皮肤或其他身体部位请立即使用大量清水冲洗。 6、使用本品所产生的实验废弃物需要通过高压灭菌处理后按照医疗废弃物处理要求进行处理。 7、本产品仅作科研用途!
干冰运输。-80℃保存,有效期6个月。本品应避免反复冻融,建议分装保存。
Q:对操作环境有没有要求?
A:病毒操作时必须应在二级或以上生物安全实验室或生物安全柜中进行,不可使用普通超净工作台操作病毒
Q:病毒滴度是多少?
A:病毒滴度均达到1×106TU/mL及以上,具体病毒滴度请参考具体批次号COA。
Q:可用于哪些实验?
A:SARS-CoV-2受体和药物筛选、中和抗体检测及疫苗效果评价等试验
Q:COVID-19-Spike Protein Pseudovirus(2019-nCOV-S蛋白假病毒)有完成的基因序列吗?想用现有引物做个测序?
A:这个产品是假病毒表面有Spike蛋白,病毒里面包裹的是GFP和Luciferase基因,感染目的细胞之后可以通过荧光显微镜观察荧光或者通过双荧光素酶实验检测感染效率,假病毒不能通过引物进行测序
[1] Zhang RY, Zhou SH, He CB, et al. Adjuvant-Protein Conjugate Vaccine with Built-In TLR7 Agonist on S1 Induces Potent Immunity against SARS-CoV-2 and Variants of Concern. ACS Infect Dis. 2022;8(7):1367-1375. doi:10.1021/acsinfecdis.2c00259(IF:5.084)
[2] Liu J, Chen X, Liu Y, et al. Characterization of SARS-CoV-2 worldwide transmission based on evolutionary dynamics and specific viral mutations in the spike protein. Infect Dis Poverty. 2021;10(1):112. Published 2021 Aug 21. doi:10.1186/s40249-021-00895-4(IF:4.388)